山西省测绘资质2022年延期
没有延期。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资质新政策何时出台?该省资质率先延期到2022年12月31日!(河南省、浙江省、四川省、云南省、上海)
测绘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测绘资质做好测绘资质延续工作措施的专业类别分为:1.大地测量2.测绘航空摄影3.摄影测量与遥感4.工程测量5.海洋测绘6.界线与不动产测绘7.地理信息系统工程8.地图编制9.导航电子地图制作10.互联网地图服务。注意新申请只能从乙级申请做好测绘资质延续工作措施,不能直接申请甲级。
做土地测绘方面的工作计划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区重点工程建设,以房地局年度四项重点工作为重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1、积极配合,推进市区重点工程建设
完成中环线南段、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征地费包干协议及有关手续;
积极做好“一站三线两路一带”、“一地两管”中用地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中环线相关项目用地手续;
做好重大工程的拆迁许可证审批,完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审核;
加大区配套安置用房建设管理力度,重点做好“新造屋”等地块配套商品房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年内竣工项目2个,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2、扎实推进,确保局四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工作。下半年加大对平改坡综合改造实施的监督管理,加快工程进度,年底前确保全年5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做好2006年改造计划上报和前期准备工作。
房屋拆迁工作。配合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中环线拆迁收尾和南站房屋拆迁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做好20户以内在拆基地收尾工作,确保土地储备、土地招投标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强房屋拆迁管理,继续推行“十项内容”公示制度,逐步建立今年新开拆迁基地档案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大拆迁人员培训力度,同时配合区有关部门做好拆迁公司的归并整合,切实做好拆迁信访及矛盾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物业管理工作。继续加强物业行风建设,成立我局行风推进小组,积极组织落实整改,开展新建和售后商品房“双十佳优秀小区经理”评选工作和“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树立和宣传优秀典型,促进我区物业行风再上新台阶;继续推进物业管理市场化,举办“2005上海物业服务展示会”;完成维修资金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加强对22个尚未完成资金上线业委会的协调与指导;完善房屋应急抢险体系和房屋应急抢险网络,做好防汛防台;加强业委会运作指导,抓好业主大会、业委会的组建工作,按期指导业委会的换届;加大对新发生的违法搭建的查处力度。
风貌保护工作。完成25.5万平方米风貌建筑综合整修工作;开展优秀历史建筑普查,建立完整的建筑、人文档案;配合做好建业里项目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居民搬迁的收尾及相关审批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加强管理,提高住宅建设和配套水平
全年住宅建设计划新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85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05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8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住宅全装修面积50万平方米;完成创建“四高”优秀小区6个,“四新”成果集成小区3个;建设住宅生态小区2个,创建1个,争取培育1个;做好第四届优秀住宅评选工作。
下半年住宅配套道路计划新开工2条,力争3条,竣工4条。继续做好百花街中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开工。
加强住宅建设质量管理,深化新建住宅创“无渗漏”工作。组织召开我区建筑节能推进会,按照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4、落实调控,促进区域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优化土地供应结构,落实“两个1000万”地块的出让工作。同时按照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有序推出公开出让地块。
加强土地市场监管,积极采取措施,在房地产交易法规的框架内,对属于土地储备范围的存量房地产转让行为进行严格控制,努力为土地储备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开展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梳理全区土地资源。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房地产经纪企业备案管理、房地产经纪人执业信息卡管理,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诚信管理系统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继续开展执法检查和“放心售楼”活动,规范交易行为。加强房地产信息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跟踪研究,及时准确客观反映房地产市场发展动态。
强化居住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推进居住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探索房屋租赁市场管理机制,促进租赁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
5、创新机制,探索旧区改造新途径
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加强管理,确保全年房屋综合整修面积53万平方米和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计划的全面完成。
加强旧住房综合改造调研,进一步梳理摸清现状,分析实施改造的重点、难点,起草我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实施意见,建立我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工作机制。
加大旧住房综合改造推进力度,争取下半年日晖二村试点项目开工。并确定2006年旧住房综合改造计划,为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6、结合重点,加强内部管理和课题研究
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旧小区平改坡综合改造、房屋综合整修、土地招投标工作的绩效评估;组织做好政风建设检查工作,积极落实整改;加大培训力度,创建学习型组织。结合“满意在徐汇”活动,推进“文明窗口”建设。
深化ISO9001质量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和程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加强法制工作,深入推进流程再造,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充实、整理历史资料和房屋照片,完成《梧桐树后的老房子(续)》(初稿)的编写工作。
完成《商务楼建设与运营政府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形成我区商务楼建设与运营导则。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开展《房地产基金与历史建筑保护模式》,为我区历史风貌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完善GIS系统建设,加强系统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检查工作管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GIS系统在局各项业务中的应用。
继续做好处理落政代为经租房产租赁矛盾“二方一点”试点和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
编制完成2006年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对新修改的《上海市档案条例》组织全面学习,建立健全档案交接、查询等程序,做好全局各个部门档案归档工作,研究、探索依法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的尝试,拓展档案利用的多方渠道
通知|新资质标准出台,资质改革将设1年过渡期
新资质标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出台新的资质管理规定和标准。在充分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修订工作。
改革将做好新旧政策过渡衔接,设置1年的新旧资质过渡期,并实行简单换证,即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的资质证书,不再重新核定资质,减轻企业换证负担,确保新旧政策平稳过渡。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主要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四大类,每大类下设若干类别和等级,共计593项,涉及房屋建筑、市政、公路、铁路、民航、水运、水利、通信等领域。目前,共有建设工程企业13.6万家,从业人员6000余万人。
11月11日,全国大幅压减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并加强监管,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创造条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从六个方面落实上述要求:
1、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将现有593项资质类别、等级压减至245项,压减幅度为59%。
2、放宽准入限制,激发企业活力。精简审批条件,放宽资金、人员、业绩、技术装备等要求。
3、下放审批权限,方便企业办事。开展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
4、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告知承诺制。加快推行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全面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
5、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加大审批后动态监管力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个人职业资格管理,建立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
6、完善招投标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调整招标条件设置,引导建设单位更多从企业实力、技术力量、管理经验等方面选择企业,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制定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指标说明,细化审批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地方资质审批人员的培训。同时,对地方资质审批工作进行抽查,对违规审批行为严肃处理,公开曝光。
一、住建部:《改革方案》六方面举措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
11月11日,全国大幅压减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并加强监管,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创造条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从六个方面落实上述要求:
1、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将现有593项资质类别、等级压减至245项,压减幅度为59%。
2、放宽准入限制,激发企业活力。精简审批条件,放宽资金、人员、业绩、技术装备等要求。
3、下放审批权限,方便企业办事。开展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
4、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告知承诺制。加快推行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全面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
5、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加大审批后动态监管力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个人职业资格管理,建立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
6、完善招投标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调整招标条件设置,引导建设单位更多从企业实力、技术力量、管理经验等方面选择企业,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制定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指标说明,细化审批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地方资质审批人员的培训。同时,对地方资质审批工作进行抽查,对违规审批行为严肃处理,公开曝光。
二、住建部:改革力度大 协同性好 企业获得感强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1、是改革力度更大。将现有的593项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数量压减至245项,幅度达到59%,远远超过了最初确定的压缩1/3的目标。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改革后10类施工特级资质,包括房建、公路、铁路、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电力、矿山、冶炼、石油化工、市政一共10个类别,整合为综合资质,可以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拓宽了企业承揽业务范围,横向全部打通。
2、是协同性更好。统筹考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4类资质的具体情况,制定改革措施,既兼顾了4类资质的各自特点,又统筹谋划,在资质名称、类别、等级等方面力求统一。下一步,将整合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资质的管理规定,并在修订资质标准时做好相互衔接。
3、是企业获得感更强。大幅精简审批条件,适当放宽有关指标的要求。同时实行告知承诺制,更有利于企业便利化申报,为企业提供方便。将所有的资质等级原则上都压减为甲乙两级,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的范围,对中小企业是非常大的利好,有利于企业孵化和成长。
三、住建部:一手抓简政放权 一手抓事中事后监管
此次改革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简政放权,大幅压减企业类别和等级;一手抓事中事后监管,要加大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力度,特别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主要有五项举措:
1、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对企业取得资质后是否继续符合资质标准进行动态核查,对经核查认定不再符合相应资质标准的企业要撤回其资质,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注册人员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直至吊销证书。
2、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对投诉举报较多的企业要加大抽查频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3、是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责任落实,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惩戒,切实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4、是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在资质升级、业务承揽等方面予以限制。同时推行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有效控制工程风险。
5、是强化个人职业资格管理,明确注册人员在建设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推动建立个人职业责任保险制度,职业资格人员必须与岗位挂钩,要终身问责,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四、测绘资质改革有四大举措
自然资源部从组建伊始就对深化测绘领域改革提出要求、进行部署,多次研究改革的重大问题,并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形成了测绘资质改革的方案,方案主要解决测绘资质的类别等级过多过细、部分条件设置与新的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不够等三方面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举措:
1、压减测绘资质类别等级。我们将测绘资质由4个等级压减为2个等级。类别由55项压减到10项。改革之后,测绘资质类别等级总数由138项压减到20项,压减幅度达到85.5%。
2、下放甲级资质审批权限。除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保留在自然资源部审批外,其余的9项甲级资质审批权限由自然资源部下放到省级自然资源部门。
3、合理降低准入门槛。突出测绘资质的专业属性,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前置考核条件,降低非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和非常用贵重装备的考核要求。
4、压减审批时限和材料。将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压减6项证明材料,继续实行“不见面”审批,大力推行测绘资质的电子证书。为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过渡,给予市场主体一年的过渡期,在人员认定方面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和尽快落地见效。
五、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活动直接干预
在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前的市场实际情况,按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激发市场活力。
1、是有利于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改革方案将测绘资质类别等级总数由138项压减到20项,大幅减少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具体经济活动的干预,测绘单位不需要因为提升资质等级、变更专业范围一次次申请。
2、是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改革方案突出测绘资质的专业性,取消了没有法定依据的前置考核条件,取消对单位办公场所、无人机操控技术人员等考核条件,降低非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和非常用贵重设备的考核要求。这些举措一方面减轻测绘单位市场准入的负担,另一方面催生新的市场主体,增加就业。
3、是有利于优化服务。改革方案明确下放除电子导航地图制作以外的甲级测绘资质审批权限,压缩审批时限,更便利申请单位就近办理甲级资质申请,更有利于地方自然资源部属地化管理和服务甲级测绘单位,大幅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实行“不见面”审批,大力推行电子证书,让数据“多跑路”、申请单位“少跑腿”,打破测绘单位办事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大幅度降低办事成本
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促进测绘行业健康发展
改革方案坚持简政不简责,放权不放任,通过明确监督检查措施,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明确规定“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对建立健全随机抽查机制提出要求;明确强化测绘单位的信用体系建设,保障随机抽查结果得到有效运用;明确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监管职责等改革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改革方案明确了下放大部分甲级资质的审批权限,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省级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属地化事中事后监管的主动性,提高监管效能。另一方面,将自然资源部从以往的行政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加强对地方自然资源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更好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测绘行业信用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测绘行业健康有序发展。